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山东大学熊胜林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5-10-21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

  2025年10月18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熊胜林教授受邀于我院2307会议室进行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介观尺度储能材料的创制与应用-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及优化”,我院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报告,报告由曾京辉教授主持。

  熊胜林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围绕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这些科学问题包括正极材料电荷存储机制的模糊性、储锌效率的提升瓶颈以及正极溶解等长期困扰领域发展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1)通过研究不同电解液添加剂对电化学性能、电压窗口及负极可逆性等核心指标的影响;(2)对锌负极进行界面改性与结构设计;(3)评估水系锌离子软包电池的应用性能。

  熊胜林教授团队的研究紧密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求,将目标材料应用于水系金属电池、锂硫二次电池以及碱金属二次电池等领域,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1)氧缺陷工程与聚合物涂层的协同创新

  团队提出了一种结合氧缺陷工程与导电聚合物涂层的新型策略,成功合成了带有聚吡咯(PPy)包覆的缺氧水合二氧化钒(O-d-HVO@PPy)。通过原位聚合过程,不仅在水合二氧化钒(HVO)中引入了氧空位,还利用导电聚合物涂层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并有效抑制了阴极溶解。这种创新方法制备出的电极材料不仅具备高能量密度,还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为先进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正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制备方法。

 (2)天然小分子添加剂优化电解液性能

  在电解液优化方面,团队创造性地采用天然小分子酸性维生素C(Vc)作为水系电解质添加剂,通过对锌离子溶剂化结构的微调实现了性能的全面提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添加剂的全电池展现出超过1300次循环的超长寿命和99.5%的卓越库仑效率(CE),同时在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和自放电抑制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3)全电池优化与软包电池应用评估

  团队进一步对正极、负极及电解液进行了系统优化匹配,并通过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深入分析了影响因素。基于此,团队制备了软包电池并对其实际应用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这一系列研究为构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

       报告结束后,熊教授与师生就水系锌离子电池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本次交流拓宽了师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的知识和理解。

撰稿:常佳欣 胡天翼  审核:刘治科 董芬芬


扫描此二维码手机上查看当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