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下发了2019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结果。我校本年度共有26名同学榜上有名,其中6名学生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占全校项目总数的20%;学院2019届35名本科毕业生被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录取,其中985高校15人,211高校16人,国外高校4人,升学率达到65%,位居全校最高;2019年上半年毕业4名博士生,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率(送外审5篇,其中评判优秀4篇及以上;答辩优秀)达到75%。这是学院加强学风建设,走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回应,精细化三全育人模式托举起材料学子的梦想。
学院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依托,围绕“管理求真求实,育人至真至善”的理念,打造小而精的管理育人模式。
一、从体制机制入手,建设优良的学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认真落实《陕西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特色,突出内涵,扎实推进学风建设。
1.本科生导师制度落地生根,形成闭环。本科生入学后即分配导师,一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围绕学校、学院办学特色对学生进行指导。二年级入学后,此时的导师除了立德树人的全方位育人外,还肩负有学业指导、科研引导的工作;四年级的时候,学生跟随老师进行毕业设计。
2.完善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学院制定了《材料学院本科生学业过程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本科生学院学业预警制度(试行)》。把学校学业警示制度提前,凡是有一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学院给予学业预警。此外,学院还制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选聘教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实施办法(暂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晚自习制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综合表彰实施条例(试行)》等等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扎实有效。
二、从综合素质培养入手,营造优良的学风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1.宿舍文化是一个学院优良学风形成的基础。学院从宿舍卫生、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入手,在学院树立标杆宿舍,鼓励同学们资源共享,特别是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在学业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在考研期间,多个宿舍形成共同备考复习,相互鼓励的良好风气。其中女生宿舍E2-109和男生宿舍D1-232的同学全部被国内高水平大学录取,被学校评为标杆宿舍。


标杆宿舍
2.文化建设融入学术的氛围。
学院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开展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采取虚实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实用与拓展知识相结合的方式经营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交礼仪常识、数理公式分子式等等无痕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学院的微信服务号中开发“助教君”栏目,以师生讨论的学习模式给学生解答课后问题。
三、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促进优良的学风
入学教育时就融入学业规划、人生规划,努力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学生考研积极性很高,每一届参加考研的学生都在80%以上,2019届毕业生54人,参加考研52人。毕业班学生给低年级学生做出国、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专业辅导、出国留学申请经验交流分享会,每一年考前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慰问是常态工作、必备科目。考研成绩公布后,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并进行分类指导;针对成绩理想与不理想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分流,做好调剂政策的解读;给成绩好的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大型仪器专项培训、面试语言表达、礼仪等方面培训,确保学生在考研面试环节不丢分;全方位的准备工作使考研学生一志愿进入复试录取率高达90%。


考研学生模拟面试和大型仪器专项培训
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在开放的科研环境中,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作为研究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一如既往加强学风建设,给学生搭建高起点学习平台的同时,号召青年学生“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品质”的新时代新青年。